梧州学院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时间:2025-03-24 点击数:

一、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计算机类

专业设于2002年,是本校首批招收本科生专业之一,同时亦是全校首批开设留学生教育本科专业之一,办学资源积累相对丰富。以“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为指导思想,狠抓工程应用,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将实验、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工程思维习惯的养成,构建了“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第二课堂”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观,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工程开发素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总体描述:倡导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观,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工程开发素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在软件和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安全相关服务及其他行业解决计算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工程问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达到以下素质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计算机跨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发展的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



1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注:在中通过”标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关系。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和修业年限按《梧州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执行,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申请休学创业并完成创业的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应征入伍等国家有专门规定的,其最长修业年限按规定执行。

五、毕业条件与学位授予条件

(一)毕业条件

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达到如下全部条件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1.修业年限已达到《国标》关于本专业最低修业年限等要求;

2.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总学分达到17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5分、学科基础课32分、专业主干课68分、专业选修课19分、公共选修课6分。

3.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合格;

4.达到相关文件规定的公共任意选修、第二课堂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最低学分要求;

5.通过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按规定可以不参加测试且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免测的除外)。

(二)学位授予条件

本专业毕业生达到《梧州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七、课程体系

(一)核心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技术、网络安全运营、现代密码学等

(二)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相关要求,按反向设计、正向支撑原则,一体化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毕业要求与课程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

八、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智能手机软件开发技术课程设计、网络攻防实践、网络安全测评、网络路由与交换实验、网络渗透测试实验、企业实训

(二)承担生产劳动实践的专业课:

数据结构4学时;计算机网络,4学时;数据库原理,6学时;

Java程序设计6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6学时;操作系统,6学时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安排。

本专业学生要进入实验室参与实践环节教学的专业,须在专业必修课中落实总计不少于32学时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时,并与实验室准入等管理措施联动,确保实验室安全。




九、教学进程计划表

详见附表3—6。


表三、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课程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公共必修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全校专科专业、大数据、机资、食药、电信、教师教育、宝艺学院安排在第1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2学期上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马院、文传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排在第1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2学期上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院

2

34

34

0


E


2 







马院、文传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排在第1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2学期上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大数据、机资、食药、电信、教师教育、宝艺学院安排在第3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4学期上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全校专科专业、马院、文传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排在第3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4学期上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马院

3

51

51

0


E




3 





全校专科专业、马院、文传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排在第3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4学期上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马院

2

34

0

34


T




2





安排在第4学期

形势与政策

马院

2

64

64

0


T

16

16

16

16





含廉政教育,4学期各16学时,第4学期录入成绩

大学外语1

外国语学院

2

34

26

8


T

2








高考考日语的学生选《大学日语1》,其他的选《大学英语1》

大学外语2

外国语学院

2

34

26

8


E


2







高考考日语的学生选《大学日语2》,其他的选《大学英语2》

大学外语后续课程1

外国语学院

2

34

26

8


T



2






高考考日语的选《大学日语3》,其他的《大学英语3》和《中国文化概况》(二选一)

大学外语后续课程2

外国语学院

2

34

26

8


T




2





高考考日语的选《大学日语4》,其他的《大学英语4》和《跨文化交际》(二选一)

大学体育1

体育健康学院

1

36

2

34


T

2









大学体育2

体育健康学院

1

36

2

34


T


2








大学体育3

体育健康学院

1

36

2

34


T



2







大学体育4

体育健康学院

1

36

2

34


T




2






应用文写作

文学与传媒学院

1

17

17

0


T




1 





宝艺、电信、大数据、机资、食药学院第4学期开;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第5学期开;外国语学院、文传学院、法学院、马院等其他学院第6学期开

安全教育

学工处

2

34

34

0


T

5

4

4

4

4

4

4

5

含入学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个人信息保护与防诈骗,全面落实“全过程教育”,第8学期录入成绩

劳动教育

学工处

1

32

12

20


T

2

2

2

2

2

2



12学时劳动科学知识分别在1—6学期各安排2学时,由学生工作处组织实施;20学时为实践学时,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和学生工作处按计划分别组织实施,其中:6学时日常生活劳动由劳动教育教研室牵头实施,3学时服务性劳动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实施,11学时专业生产劳动实践由专业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相关要求参照《关于做好2022级普通本科专业劳动教育工作的通知》(教务字〔2022〕45号 )执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学工处

2

38

38

0


T

7

4

4

4

4

4

4

7

含毕业教育,“全过程教育”,由学工处和二级学院共同组织实施,第8学期录入成绩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双创教育学院

1

17

17

0


T



1





宝艺、电信、大数据、法学院第3学期开;其余学院在第4学期;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各专业由二级学院自行安排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实践

双创教育学院

1

34

0

34


T

1


学生入学后参加双创教育学院组织的相关活动获得相应学分,第7学期录入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工处

2

34

17

17


T


2 







含艾滋病预防教育

军事理论与军训

武装部

4

148

36

112

2W

T

2








含国防安全教育,军事理论2学分,军事技能训练不少于2周(2学分)

应修小计

45

987

600

387

2W











公共选修课

人文社科类


1

17

17



T









公共选修课,本科各专业学生在修业期间必须修满6学分,其中:(1)所有专业学生必须修读1学分的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程;
(2)所有专业学生均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并取得2学分公共艺术类选择性必修课。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要在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这三类课程中通过学习和考核,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课程至少取得1个学分。
(3)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修读2学分“现场急救”或相关课程;
(4)所有专业的学生不得选与本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主干课或专业选修课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作公共选修课。

自然科学类


1

17

17



T









公共艺术类选择性必修课


1

17

17



T









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


1

17

17



T









考研类


1

17

17



T









考公类


1

17

17



T









应修小计

6

102

102

0












表四、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学科基础课

计算机科学导论

大数据学院

2

34

17

17


T

2









高等数学A1

大数据学院

4

68

68

0


E

4









高等数学A2

大数据学院

4

68

68

0


T


4








C语言程序设计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E

4









汇编语言

大数据学院

4

68

51

17


T


4








线性代数

大数据学院

3

51

51

0


E


3








WEB前端基础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T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T


3







专业核心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大数据学院

2

34

34

0


T



2







离散数学

大数据学院

3

51

51

0


E



3






专业核心课 

应修小计

32

544

408

136














、专业主干和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性质

类型说明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专业主干课


数据结构

大数据学院

4

68

51

17


E



4






专业核心课 


计算机网络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E



3






专业核心课 


数据库原理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E




3





专业核心课 


Java程序设计

大数据学院

4

68

51

17


E



4






专业核心课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E




3





专业核心课 


操作系统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E




3





专业核心课 


软件工程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算法设计与分析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专业核心课 


网络安全运营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专业核心课 


网络操作系统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WEB前端技术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Python与数据分析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现代密码学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专业核心课 


智能手机软件开发技术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Web应用开发技术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专业核心课 


集中性实践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大数据学院

1

34

0

34

1W




1W








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大数据学院

1

34

0

34

1W





1W







智能手机软件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大数据学院

1

34

0

34

1W






1W






毕业设计(论文)

大数据学院

8

272

0

272

8W









8W



企业实训

大数据学院

2

68

0

68

2W








2W




毕业实习

大数据学院

8

272

0

272

8W









8W



应修小计

68

1513

544

969













专业选修课

人工智能模块

数据挖掘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数据可视化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人机交互设计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践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4




算法设计实践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3





网络安全模块

网络路由与交换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网络攻防实践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4





代码审计实践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网络渗透测试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云计算安全实践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网络安全测评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应修小计

19

323

119

204












应修专业课学分及学时合计

87

1836

663

1173















表六、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统计表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


总学分

理论

实践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45

27

18

987

600

387

2W


学科基础课

32

24

8

544

408

136

0 


专业主干课

68

24

44

1513

544

969

21W


小计

145

75

70

3044

1552

1492

  23W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9

7

12

323

119

204

0


公共选修课

6

6

0

102

102

0

0


小计

25

13

12

425

221

204

0


总计

170

88

82

3469

1773

1696

23W



注:“集中性实践周数”用于在正常统计学时和学分数据的同时,统计集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周数。

一、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计算机类

专业设于2002年,是本校首批招收本科生专业之一,同时亦是全校首批开设留学生教育本科专业之一,办学资源积累相对丰富。以“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为指导思想,狠抓工程应用,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将实验、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工程思维习惯的养成,构建了“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第二课堂”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观,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工程开发素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总体描述:倡导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观,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工程开发素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在软件和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安全相关服务及其他行业解决计算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工程问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达到以下素质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计算机跨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与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发展的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



1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注:在中通过”标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关系。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和修业年限按《梧州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执行,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申请休学创业并完成创业的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应征入伍等国家有专门规定的,其最长修业年限按规定执行。

五、毕业条件与学位授予条件

(一)毕业条件

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达到如下全部条件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1.修业年限已达到《国标》关于本专业最低修业年限等要求;

2.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总学分达到17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5分、学科基础课32分、专业主干课68分、专业选修课19分、公共选修课6分。

3.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合格;

4.达到相关文件规定的公共任意选修、第二课堂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最低学分要求;

5.通过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按规定可以不参加测试且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免测的除外)。

(二)学位授予条件

本专业毕业生达到《梧州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七、课程体系

(一)核心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技术、网络安全运营、现代密码学等

(二)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相关要求,按反向设计、正向支撑原则,一体化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毕业要求与课程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

八、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智能手机软件开发技术课程设计、网络攻防实践、网络安全测评、网络路由与交换实验、网络渗透测试实验、企业实训

(二)承担生产劳动实践的专业课:

数据结构4学时;计算机网络,4学时;数据库原理,6学时;

Java程序设计6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6学时;操作系统,6学时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安排。

本专业学生要进入实验室参与实践环节教学的专业,须在专业必修课中落实总计不少于32学时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时,并与实验室准入等管理措施联动,确保实验室安全。




九、教学进程计划表

详见附表3—6。


表三、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课程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公共必修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全校专科专业、大数据、机资、食药、电信、教师教育、宝艺学院安排在第1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2学期上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马院、文传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排在第1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2学期上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院

2

34

34

0


E


2 







马院、文传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排在第1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2学期上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大数据、机资、食药、电信、教师教育、宝艺学院安排在第3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4学期上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全校专科专业、马院、文传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排在第3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4学期上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马院

3

51

51

0


E




3 





全校专科专业、马院、文传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排在第3学期;其余本科专业安排在第4学期上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马院

2

34

0

34


T




2





安排在第4学期

形势与政策

马院

2

64

64

0


T

16

16

16

16





含廉政教育,4学期各16学时,第4学期录入成绩

大学外语1

外国语学院

2

34

26

8


T

2








高考考日语的学生选《大学日语1》,其他的选《大学英语1》

大学外语2

外国语学院

2

34

26

8


E


2







高考考日语的学生选《大学日语2》,其他的选《大学英语2》

大学外语后续课程1

外国语学院

2

34

26

8


T



2






高考考日语的选《大学日语3》,其他的《大学英语3》和《中国文化概况》(二选一)

大学外语后续课程2

外国语学院

2

34

26

8


T




2





高考考日语的选《大学日语4》,其他的《大学英语4》和《跨文化交际》(二选一)

大学体育1

体育健康学院

1

36

2

34


T

2









大学体育2

体育健康学院

1

36

2

34


T


2








大学体育3

体育健康学院

1

36

2

34


T



2







大学体育4

体育健康学院

1

36

2

34


T




2






应用文写作

文学与传媒学院

1

17

17

0


T




1 





宝艺、电信、大数据、机资、食药学院第4学期开;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第5学期开;外国语学院、文传学院、法学院、马院等其他学院第6学期开

安全教育

学工处

2

34

34

0


T

5

4

4

4

4

4

4

5

含入学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个人信息保护与防诈骗,全面落实“全过程教育”,第8学期录入成绩

劳动教育

学工处

1

32

12

20


T

2

2

2

2

2

2



12学时劳动科学知识分别在1—6学期各安排2学时,由学生工作处组织实施;20学时为实践学时,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和学生工作处按计划分别组织实施,其中:6学时日常生活劳动由劳动教育教研室牵头实施,3学时服务性劳动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实施,11学时专业生产劳动实践由专业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相关要求参照《关于做好2022级普通本科专业劳动教育工作的通知》(教务字〔2022〕45号 )执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学工处

2

38

38

0


T

7

4

4

4

4

4

4

7

含毕业教育,“全过程教育”,由学工处和二级学院共同组织实施,第8学期录入成绩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双创教育学院

1

17

17

0


T



1





宝艺、电信、大数据、法学院第3学期开;其余学院在第4学期;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各专业由二级学院自行安排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实践

双创教育学院

1

34

0

34


T

1


学生入学后参加双创教育学院组织的相关活动获得相应学分,第7学期录入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工处

2

34

17

17


T


2 







含艾滋病预防教育

军事理论与军训

武装部

4

148

36

112

2W

T

2








含国防安全教育,军事理论2学分,军事技能训练不少于2周(2学分)

应修小计

45

987

600

387

2W











公共选修课

人文社科类


1

17

17



T









公共选修课,本科各专业学生在修业期间必须修满6学分,其中:(1)所有专业学生必须修读1学分的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程;
(2)所有专业学生均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并取得2学分公共艺术类选择性必修课。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要在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这三类课程中通过学习和考核,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课程至少取得1个学分。
(3)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修读2学分“现场急救”或相关课程;
(4)所有专业的学生不得选与本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主干课或专业选修课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作公共选修课。

自然科学类


1

17

17



T









公共艺术类选择性必修课


1

17

17



T









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


1

17

17



T









考研类


1

17

17



T









考公类


1

17

17



T









应修小计

6

102

102

0












表四、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学科基础课

计算机科学导论

大数据学院

2

34

17

17


T

2









高等数学A1

大数据学院

4

68

68

0


E

4









高等数学A2

大数据学院

4

68

68

0


T


4








C语言程序设计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E

4









汇编语言

大数据学院

4

68

51

17


T


4








线性代数

大数据学院

3

51

51

0


E


3








WEB前端基础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T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T


3







专业核心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大数据学院

2

34

34

0


T



2







离散数学

大数据学院

3

51

51

0


E



3






专业核心课 

应修小计

32

544

408

136














、专业主干和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性质

类型说明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专业主干课


数据结构

大数据学院

4

68

51

17


E



4






专业核心课 


计算机网络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E



3






专业核心课 


数据库原理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E




3





专业核心课 


Java程序设计

大数据学院

4

68

51

17


E



4






专业核心课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E




3





专业核心课 


操作系统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E




3





专业核心课 


软件工程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算法设计与分析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专业核心课 


网络安全运营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专业核心课 


网络操作系统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WEB前端技术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Python与数据分析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现代密码学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专业核心课 


智能手机软件开发技术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Web应用开发技术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专业核心课 


集中性实践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大数据学院

1

34

0

34

1W




1W








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大数据学院

1

34

0

34

1W





1W







智能手机软件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大数据学院

1

34

0

34

1W






1W






毕业设计(论文)

大数据学院

8

272

0

272

8W









8W



企业实训

大数据学院

2

68

0

68

2W








2W




毕业实习

大数据学院

8

272

0

272

8W









8W



应修小计

68

1513

544

969













专业选修课

人工智能模块

数据挖掘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数据可视化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人机交互设计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践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4




算法设计实践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3





网络安全模块

网络路由与交换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网络攻防实践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4





代码审计实践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网络渗透测试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云计算安全实践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网络安全测评

大数据学院

3

51

17

34









3



应修小计

19

323

119

204












应修专业课学分及学时合计

87

1836

663

1173















表六、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统计表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


总学分

理论

实践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45

27

18

987

600

387

2W


学科基础课

32

24

8

544

408

136

0 


专业主干课

68

24

44

1513

544

969

21W


小计

145

75

70

3044

1552

1492

  23W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9

7

12

323

119

204

0


公共选修课

6

6

0

102

102

0

0


小计

25

13

12

425

221

204

0


总计

170

88

82

3469

1773

1696

23W



注:“集中性实践周数”用于在正常统计学时和学分数据的同时,统计集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周数。


Copyright © 1998-2021 梧州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  电话:0774-5825722  邮编:5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