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学院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时间:2025-03-24 点击数:

一、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技术 专业代码:080906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计算机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于2013年,2021年获批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比赛带动教学,依托广西机器视觉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广西智能显微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市级、校级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了“训战结合”人才培养、“混合协作”实践教学、“以赛促学”赋能强化等递进式的专业培养模式。

专业秉承我校办学理念,立足梧州,面向珠江—西江经济带,紧跟国内外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顺应当前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以服务电子信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区域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为目标,密切结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媒体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新形势下广西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基础宽厚扎实、专业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准,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具有“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数字媒体技术工程技术能力和一定的数字媒体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数字影视动画、计算机游戏、Web前端开发、虚拟现实与仿真等数字内容的开发、设计、测试、维护和管理工作,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支撑。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数字媒体工程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原理、工程基础、计算机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数字媒体技术行业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和修业年限按《梧州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执行,基本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申请休学创业并完成创业的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应征入伍等国家有专门规定的,其最长修业年限按规定执行。

五、毕业条件与学位授予条件

(一)毕业条件

学生在修业年限内,达到如下全部条件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1. 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合格;

2. 修业年限已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关于本专业最低修业年限等要求;

3. 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总学分达到8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0分、学科基础课14分、专业主干课43分、专业选修课11分、公共选修课2分。

4. 通过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按规定可以不参加测试且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免测的除外)。

(二)学位授予条件

本专业毕业生达到《梧州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七、核心课程

游戏策划、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微课设计与制作、web前端开发技术、三维引擎应用与开发等。

八、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三维引擎应用课程设计、影视动画制作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训Ⅰ、专业综合实训Ⅱ。

九、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三、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课程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1

2

3

4

公共必修课

形势与政策

马院

1

17

17

0


T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院

2.5

42.5

42

0.5


E

2.5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马院

1

17

0

17


T



1



大学英语

外国语学院

2

34

26

8


E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实践

双创教育学院

1

34

0

34


T

1



应修小计

10

187

127

60








公共选修课

人文社科类


1

17

17

0


T






自然科学类


1

17

17

0


T





公共艺术类选择性必修课


1

17

17

0


T





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


1

17

17

0


T





考研类


1

17

17

0


T





考公类


1

17

17

0


T





应修小计

2

34

34

0






















表四、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1

2

3

4



学科基础课

新媒体运营

大数据学院

2

34

34

0


T

2







数字创意设计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影视制作与合成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三维建模技术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应修小计

14

238

136

102













表五、专业主干和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性质

类型说明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1

2

3

4

专业主干


游戏策划

大数据学院

3

51

51

0


T

3





人机交互技术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计算机动画技术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微课设计与制作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web前端开发技术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三维引擎应用与开发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专业综合实训I

大数据学院

1

17

0

17


T


1




专业综合实训

大数据学院

1

17

0

17


T



1



集中性实践课

影视动画制作课程设计

大数据学院

1

34

0

34

1W

T



1W



三维引擎应用课程设计

大数据学院

1

34

0

34

1W

T



1W



毕业设计(论文)

大数据学院

8

272

0

272

8W

T



8W


毕业实习

大数据学院

8

272

0

272

8W

T




8W


应修小计

43

1037

221

816

18W







专业选修课

 XR创新应用开发模块

虚拟现实技术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虚拟场景构建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python程序设计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信息可视化技术

大数据学院

4

68

34

34


T


4



数字孪生技术基础

大数据学院

3

51

34

17


T



3


应修小计

11

187

102

85







应修专业课学分及学时合计

54

1224

323

901

18W










Copyright © 1998-2021 梧州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  电话:0774-5825722  邮编:543002